欢迎访问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网站!

长者模式

无障碍浏览

招商引资

招商项目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招商引资>招商项目

度假区打造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会客厅

2021-07-07 17:07:00 来源: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管委会

白天到云南民族村探寻25个少数民族文化、海埂公园打卡网红玻璃栈道、海洪湿地“水上森林”泛舟重拾儿时的快乐,夜晚漫步公园1903感受法式风情、草海大坝3D投影“踏浪”前行,尽情体验不一样的夜间深度旅游活动……


这背后,得益于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以下简称“度假区”)始终把旅游业作为全区发展的主要产业和最重要增长极,近年来通过深入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闯出一条多元、和谐、共融的全域旅游发展新路子。


微信图片_20210707165734


度假区是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全国十二个国家旅游度假区之一。成立29年来,度假区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跨越发展,形成了以体验26个民族风情和高原体训、康体休闲为特点的两大特色品牌,先后荣获“美丽中国”十佳度假区、中国旅游厕所革命十大先锋、中国最具投资价值旅游度假区、中国养老养生示范基地、中国最佳健康养生休闲旅游胜地、中国最美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首批全国旅游生态胜地及首批全国优质康养休闲旅游胜地等荣誉称号。


党的十八大以来,度假区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对度假区“建设成为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康养产业创新基地”的功能定位,立足实际提出了“一二三五八”发展思路,主动对标对表、学习先进经验,砥砺奋进、担当实干,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加速发展以休闲度假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坚持深化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平稳运行、产业培育初见成效、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迈出了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步伐。


微信图片_20210707165738


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面对“十四五”开局和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新任务、新使命,度假区将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努力在做大经济总量、优化产业结构、增强发展后劲、提升城市品质、完善基础设施、改善生态环境、创新社会治理、激发干事动力等八个方面实现新突破,在一些关键点上发力见效,真正让度假区的高质量发展成果得到群众普遍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努力将度假区打造成全市经济发展和项目建设的“主战场”,为昆明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微信图片_20210707165742


回眸“十三五”

经济建设稳步提升


“十三五”期间,度假区加速发展以休闲度假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坚持深化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平稳运行,产业培育初见成效,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数据显示,全区累计实现产业增加值956.9亿元,实现地方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8亿元;招商引资实际到位内资200亿元,招商引资实际到位外资4.23亿美元;累计实现旅游收入188.5亿元,年均增长35.3%。累计接待游客1亿人次,年均增长19.2%;累计实现服务业总收入3871.7亿元,年均增长19.4%。


生态环境持续优化


建区之初,度假区就把绿色理念贯穿于发展中,全面推进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着力推进生态度假区建设,不断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十三五”期间,度假区始终坚持从保障群众健康权益及辖区环境质量出发,紧盯问题、精准施策、全面攻坚,开展污染防治“八大攻坚战”,切实加大环保执法力度,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加强污染治理,加快生态系统修复,保护环湖生态圈及沿滇生态景观,提高公众环保意识,有效改善辖区环境质量,持续提升城市生态环境。空气质量稳定在二类区标准,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率均为99%;声环境质量达到各功能区要求,噪声达标区为100%;辖区地表水国控断面达Ⅲ类水标准,市控断面和交界断面达Ⅳ类水标准;建成区新增绿地面积127.71公顷,绿地率达54.08%,绿化覆盖率达58.05%,人均公园绿地66.10平方米。


微信图片_20210707165747


产业培育成效明显


“十三五”期间,度假区结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片区开发实际,创新构建以旅游度假、高原体训、休闲娱乐、总部经济、文化创意、养老养生、商务会展、商务服务业为主的“大旅游、大健康、大文创”产业体系,产业培育成效明显。


在大旅游产业方面,先后引进大渔文化旅游综合体、滇池旅游·派拉蒙昆明国际度假区等重大项目,获得首批全国生态旅游胜地、首批全国优质康养休闲旅游胜地等荣誉称号,以休闲度假为主的大旅游产业格局初步形成。


在大健康产业方面,昆明细胞产业园等项目落地,不断完善医疗、康养、旅居养老以及健康产业研发等大健康产业链,康养产业创新基地发展势头良好。


在大文创产业方面,以“实施文化引领战略,致力聚合力、兴产业,着力打造文化发展新高地”为目标,不断夯实文创产业基础。至2020年底,有各类文化产业单位340多家,文创企业集聚效应初显。


改革创新取得突破


围绕激发内生动力和释放发展活力,度假区切实抓好管理体制、全域旅游、国资国企、营商环境等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力推进“一网通办”,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有效激发发展活力。


今年,度假区坚持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大胆探索,用改革、创新和发展的办法破解发展难题。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加快发展,培育壮大实体经济,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推动国有企业以市场为导向转型升级,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聚焦营商环境评价21个一级指标,进一步压减事项办理时间,最大限度缩减审批层级和环节,努力营造有利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优良环境。


社会民生明显改善


度假区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使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加殷实、更加安康。近年来,度假区坚定不移加大民生投入,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70%以上,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持续提升。


医疗资源供给有效扩大,引进云南省中医医院滇池院区、云南博亚医院、云南高尚医学影像中心等专科医院,初步建成以大渔、海埂两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龙头,各级各类医养机构为主干,居家养老为基础的医养结合工作格局。


微信图片_20210707165753


党的建设稳步提升


度假区成立29年发展变化雄辩地证明: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在国家和省市发展的大格局中谋划区域发展,准确把握旅游度假的功能定位,积极进取,迎难而上,创造性地开展好各项工作,度假区才有繁荣进步的今天和更加美好的未来。


全区干部职工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推进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作风建设。扎实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切实把学习收获转化为行动力量,使党性修养进一步提升,干部作风明显改进。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必须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确保度假区经济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微信图片_20210707165758


展望“十四五”

要实现这些目标


围绕省委、省政府对昆明市打造“中国春城、历史文化名城、国际大健康名城、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的目标定位,度假区将努力保持并扩大生态优势和文化优势,探索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生态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实现路径,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发展,聚力推出一批世界级旅游景区景点,将度假区打造为地域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休闲旅游度假目的地、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康养产业创新基地、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成为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的会客厅、绿色低碳的生态家园。


微信图片_20210707165802


在创新驱动方面,构建创新创业多元化发展格局,以旅游及文化为核心创新点,推动各项产业融合发展。围绕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和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以项目建设带动文化产业集聚,以资源优势打造文化产业精品,以文化特色打造文化产业品牌。抓“平台”促“园区”,进一步加大文化服务平台建设,积极由文产企业向园区建设发展;抓“品牌”促“转型”,进一步加大文产企业品牌建设,积极实现文化企业“文产+旅游、商务、健康、体训、教育”等模式发展;抓“项目”促“升级”,进一步加快文产项目落地,积极促进非文产企业及传统文化企业转型升级;抓“服务”促“发展”,进一步完善政策,创新出台扶持政策,积极探索政企合作、企企合作等发展模式,力争“十四五”期间新增规模以上文产企业10家。


在对外开放方面,充分认识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充分发挥度假区品牌优势,进一步开拓国内国际市场,加大旅游市场开放力度;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深化企业总部经济集聚地定位。到2025年,旅游总收入预计达到96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游客接待量预计达到4456万人次,年均增长10%以上;“十四五”期间力争招商引资内资到位资金91.5亿元,外资到位资金2亿美元,新增总部经济企业3家。


在生态环境方面,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空气优良天数保持全国前列,两型社会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到2025年,全区新增绿地面积25公顷以上,建成区绿地总面积1395公顷以上,建成区绿地率达55%,城市绿化覆盖率达59%以上,人均绿地面积达68平方米以上;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覆盖率达95%以上,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保持100%,回收利用率达40%,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5%以上;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9%;化学需氧量排放达到昆明市下达任务标准,新建旅游厕所8座。


2017 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管理委员会 主办 版权所有


地址:滇池路1288号    联系电话:0871-64983888网站地图  网站标识:5301000062

滇公网安备 53019202000009号

滇ICP备07000700号-1